连降16年后首次上升,我国狂犬病病例数为何“反弹”? 局部复发引关注

Oct 27, 2025 IDOPRESS

连降16年后首次上升,我国狂犬病病例数为何“反弹”? 局部复发引关注!10月24日,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英文周报》发布了一项关于中国狂犬病病例数的流行病学和时空聚类分析报告。报告显示,自2006年实施狂犬病综合防控措施后,我国狂犬病病例数在2007年达到3300例的高峰后,进入了长达16年的下降趋势。然而,2024年病例数出现反弹,较2023年增加了36.9%,达167例,其中76%集中在河南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苏等省份的省际边界。
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,36.9%的增幅看似显著,但实际新增病例不多。近年来我国狂犬病病例数已稳定在100~200例区间,新增十几、二十例就会让增幅凸显。但从整体看,病例数仍远低于高峰期,显示了2006年以来综合防控措施的有效性。

对于下降趋势中断的原因,李侗曾指出三点:首先,我国狂犬病病例数已逼近“消除阈值”,进一步下降的难度增加。其次,全球“疫苗犹豫”问题凸显,居民自费接种疫苗意愿下降,影响了狂犬病疫苗接种率。最后,我国各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野生动物活动范围扩大,增加了人与野生动物接触的机会,可能导致狂犬病毒传播风险增加。

报告还显示,95.9%的病例发生在“历史高流行且病例减少进展较慢”的区域。这表明此次反弹是在既定高发地区内的局部复发,而非病毒传播上的地理扩散。这些地区多为靠近山区的农村,野生动物活动频繁,一旦咬伤流浪犬,流浪犬再咬伤家养犬或人,就会形成“野生动物-流浪犬-家养犬-人”的传播链。部分农民对狂犬病预防知识了解不足,被咬伤后可能因就医不便、重视程度不够而未接种疫苗,进一步扩大了感染风险。